English

海外跨越式发展 零部件并购民营系主导

时间:2011-12-09 来源:中国汽车界

  由于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庞大,整合全球产业链成为业内趋势。

  经济学家郎咸平曾在2008年初的《本质论VS蓝海战略》一书中提出一个叫“势能拉高战术”的理论。在那个“联发科”为模板、山寨机火爆的年头,郎咸平自然拿手机说事儿:“手机商要在高度饱和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拉高自身的品牌,和消费者建立更具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才能符合行业的本质——势能的储存。即手机商首先应该不断地往上爬,把品牌拉高,然后再以高姿态进入低端市场!品牌拉得越高,以后进入其他低端市场的成功机会就越大。”

  这段理论对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同样适用。进行海外收购则是中国零部件商们实现“势能拉高”的一条捷径。

  中国汽车业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在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自主企业零部件生产成本优势却正在“逆市”减弱,未来将面临严峻挑战。目前,中国国内近20000家零部件企业相当分散,由于缺乏技术换代的投资资金,不能满足更高的质量和排放标准,更缺乏向价值链上端迈进的支撑力。

  然而,随着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风起云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海外收购也如影随形地开始了激情演绎。由于之前中国汽车工业“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模式的失误,国内厂商让出了市场却没有换回技术,遭遇发展瓶颈。如今,诸多企业不得不转换发展思路,出于产业战略发展的考虑,进行直接海外收购。

  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给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带来通过海外收购掌握核心技术的机会:

  北京太平洋世纪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收购通用全球转向与传动业务、京西重工收购了美国德尔福减震制动部门、吉利收购澳大利亚DSI、万向收购美国DS、比亚迪收购日本狄原磨具厂……这一系列成功的海外收购,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技术跨越的一个捷径,有助于迅速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软实力,实现“势能拉高”。

  汽车零部件并购大手笔频出

  2011年4月8日,中国航空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在京举行“中航工业汽车、北京亦庄国际联合收购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暨中国区总部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字仪式。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也是中美之间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并购。

  而在南方江浙一带,宁波是中国汽配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宁波,制造企业超过3000家,年产值超过300亿元。但是有分析人士认为,宁波汽配行业总体而言技术含量偏低,塑料件和金属件的汽配产品占绝大部分份额,海外并购是提升宁波汽配产业创新能力、改善产业结构的重要捷径。在政府的支持下,当地民营企业均胜集团,继京西重工、吉利、万象之后,再一次试水海外并购。

  就在2011年6月,宁波均胜集团收购了德国老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普瑞(PrehGmbH)公司。这次跨国并购总金额达2亿欧元,刷新了2008年雅戈尔集团并购美国KELLWOOD公司创下的1.2亿美元纪录,是宁波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宗海外并购案。

  而此次均胜收购普瑞公司75%的股权,亦包括其诸多核心技术。“收购德国普瑞是均胜集团向上突围的需要,可以迅速进入国内汽车电子前装市场,同时实现了与普瑞公司的产业链互补。”

  普瑞公司是德国一家老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成立于1919年,并在全球拥有6个分支生产及销售基地,全球员工超过2500人,其中技术研发人员占25%,客户涵盖全球所有的高端车型生产厂商。1988年,宝马联合普瑞开发了世界上最早的智能驾驶控制系统iDrive,引起了车主与媒体的大量关注,并助力宝马坐稳技术领先的交椅。在2010年汽车电子行业发明专利排行榜上,普瑞公司更以98项发明专利高居行业第七,位列德尔福技术、大陆汽车系统等汽车零部件巨头之前。宝马iDrive和奥迪MMI系统多项重要技术专利都由其所拥有。

  近年来,普瑞公司的业务增长很快,即使经历了2008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仍超过10%。公司年度销售额达到3.51亿欧元,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销售额增长近1/3。

  如今均胜在并购后已成功借壳上市,未来,普瑞会成为上市业务中的一部分。未来5年内,均胜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使普瑞在中国的业务超过10个亿,普瑞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使中国的高端汽车品牌客户受益,推动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的转型升级。

  零部件海外并购风险尤存

  近期中国汽车销售整体表现欠佳,很多厂商开始意识到,汽车后市场的利润和增长空间都将成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为了增强竞争力,他们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收购海外品牌、销售渠道并获得代工合同,将可以帮助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认为,中国汽车后市利润格局中,零部件利润将成为车市利润的主要来源,由于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庞大,整合全球产业链成为业内趋势;同时,国外汽车零部件发展由于市场减速,导致部分企业的经营可持续变差,被国内企业收购属于正常市场运作。

  并购容易消化难,这是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切身之痛。

  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是并购成功的关键要素。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案例极少,问题在于整合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弥合文化差异和协同增效上。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也提醒,要警惕买回来的技术是否附带专利权,如果没有专利权,即使100%购买对方公司股份,仍然需要花钱买技术。

  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当中,管理输出能力还是处于非常基础、非常薄弱的状态,我们缺少国际化的人才,缺少进行国际化运营的这些管理层,所以就会影响到零部件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汽车产业链上游的重组收购,将给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带来更深远的影响。有业内专家表示,长期以来核心技术被国外公司把持,中国零部件行业缺少技术积累,通过获取国外先进技术来提高研发水平是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的重要推动力。把国外企业的技术优势拿来为我所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快速发展。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软肋对自主品牌车型研发的影响更为深远,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时间比整车企业还短,无论是技术底蕴还是人才储备都与国际零部件企业差距明显,因此短期内很难赶超竞争对手。

阅读量: 作者:佚名

分享至:

读后感/咨询反馈
相关阅读
车型推荐
当前位置:专用汽车网 > 技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