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9-23 来源:中国汽车报
伴随着业界的不断猜疑与推测,德国采埃孚集团(ZF)收购美国天合汽车集团(TRW)终于有了定论。2014年9月15日,采埃孚已与天合达成确定性协议。依据协议,采埃孚将以124亿美元的股权价值,现金收购天合所有上市流通股份,约合每股105.6美元。若按企业价值计算,此次收购交易总额达135亿美元。据悉,该协议已经得到采埃孚和天合董事会一致通过,预计交易会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
在2013年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中,采埃孚和天合分列第9位和第14位,而两家合二为一则意味着,新组建的实体可夺取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宝座,将与德国博世、日本电装、德国大陆等零部件行业巨头成为同级别的竞争对手,其在国际汽车市场的话语权也会得到提升。重要的是,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竞争格局可能将因此而改变,国内汽车市场或因此受到影响。
采埃孚中国收入将翻番
1915年成立的采埃孚若能在明年完成对天合的收购,则是给其成立100周年献上了一份大礼。2013年,采埃孚营业收入约为232亿美元,天合营业收入174亿美元。10年来,两家公司营业收入平均增速分别为8%和5%。合并后的新公司营业总收入将超过410亿美元。届时,采埃孚全球业务份额也会有较大的变化,其营业收入将有51%来自欧洲市场,26%来自北美市场,18%来自亚太地区。其中,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将由28亿美元增长至55亿美元;美国市场销售收入将由39亿美元增长至90亿美元,均实现翻番。
中国市场对采埃孚总体营收增长的贡献将越来越重要。采埃孚亚太地区的收入有三分之二来自中国。在采埃孚发布的官方报告中明确指出,未来五年,中国汽车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0年中国轻型车产量可突破3000万辆。相比而言,北美和西欧市场产量位列二、三位,但增速远不及中国。采埃孚的亚太研发中心设立在中国上海,可容纳800余人,目前还正在扩建,而距离该研发中心仅30分钟车程,便是天合在亚太地区研发总部,可容纳2000余人。两家公司合并之后,将形成一个超大规模的研发团队。
据天合亚太公司内部高层人士称,此次收购事宜进行得非常迅速,但收购对于天合亚太公司的具体影响暂不确定,而业务是否需要进行相应调整还要等待总部的进一步规划。截至目前,他还未收到来自总部有关业务调整的通知。同时,他还表示,此次收购不是一蹴而就,不是几个月就可以恰谈妥当,很可能已经经过了至少一年以上的交流过程。
另外,由于采埃孚和天合均有一定规模的汽车转向业务,为了避免欧盟反垄断机构的阻碍,采埃孚于9月15日与博世签订协议,将其所持有的采埃孚转向系统有限公司的50%股权全部售予博世,保证收购的顺利进行。采埃孚转向系统有限公司由采埃孚和博世于1999年共同组建,2013年营业收入约55亿美元,目前在8个国家拥有17个制造基地。
天合为何出售
是何原因促成了此次收购?这是自收购消息曝光两个月以来业界探讨最多的话题。根据记者采访了解,业内已经出现了两种声音,其中有肯定,也有质疑。
一方面,有人认为采埃孚收购天合是双方强强联手,为了分享并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是技术、产品、市场的全面对接和融合。采埃孚致力于提升汽车燃油效率,在变速器、底盘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天合则是汽车主被动安全领域的重要供应商,尤其在驾驶辅助技术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两者的联合是产品线的互补,是先进技术的共同研发,是上下游产业链资源的共享。采埃孚CEO Stefan Sommer表示,期待天合的加入并与之形成一支具有发展潜力的团队,这必将使企业在多元化的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
另一方面,仍有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天合选择“卖身”,必有其不可告人的秘密,尽管天合近年财务数据整体走势较好,但不意味着天合在全球各区域市场或产品细分市场均占有较强的优势,很有可能天合在某一领域已经出现危机或即将出现危机,选择整体出售可能是解决该危机的最有效的方式,同时这样的合作方式有利于采埃孚的发展。而这些内容难以在官方消息中提及。
据悉,采埃孚在完成收购之后,天合将作为采埃孚的一个部门独立运营,同时将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来自中信证券的一位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对于促成此次收购的原因,除了考虑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市场业绩外,也应关注以收益为目的的资本市场运作行为。若收购后天合退市,其包括共同基金、机构在内的数十家持股者都将获得不小的收益。
或冲击中国市场
“采埃孚联手天合,不仅是规模上的扩大,也是双方优势互补的战略性合作,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行业都是意义重大。而这样一家巨型国际零部件企业的诞生也势必会对其他零部件企业提出挑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说。
业内专家表示,采埃孚收购天合体现的是整车及零部件行业集团化、模块化的整合趋势,能充分增强两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其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从国际竞争力来看,近些年博世一家独大,拉开了与电装、德尔福等企业的距离,业内需要组建一个新的零部件企业集团来调整行业格局。另一方面,采埃孚收购天合可能会对国内汽车市场和零部件企业造成较大冲击。德系汽车在中国很强势。今后,德系汽车零部件也可能在中国形成统治地位。
付于武认为,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是因为缺少具备一定规模和技术实力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现阶段,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为提升车辆品质,在核心部件上大量选购外资零部件供应商。因此,采埃孚收购天合这个案例给我国汽车产业带来了启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该如何按照产业链打造能有效整合市场优质资源,具备产业优势的集团化、国际化、模块化零部件企业。我们需要通过产学研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需要零部件企业间的协同、联合,需要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肩负起做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