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9-17 来源:中国卡车网
2015年9月17日记者获悉,近日,西班牙汽车内饰零部件供应商安通林发布声明称,已完成收购麦格纳国际旗下的内饰业务,包括其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区域的36座生产制造业务单元。此次收购完成后,安通林的年营业收入有望达到44亿美元。有分析人士认为,通过整合“强敌”麦格纳,安通林不仅“干掉”了一个竞争对手,其在内饰行业的实力和影响力也将得到快速提升,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内饰供应商。
安通林积极扩张欲称霸
安通林是一家生产车门、硬饰件(立柱)、车顶、照明的零部件供应商。近几年,其扩张速度非常快,尤其是车顶业务已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40%以上。去年9月,安通林副董事长ErnestoAntolin对外宣称,安通林要成为全球最大的内饰供应商,他表示:“我们的规模正在不断壮大,当然我们也在市场中考察所有的可能性,关注最多的是扩大车门与照明事业部中的产品种类。因为我们不打算通过并购来扩大座椅业务,而在顶置系统领域,安通林的规模已经达到全球第一。”
通过并购扩张从而成为某一细分行业领导者是欧美汽车零部件巨头的发展之道。前不久,本报记者分析全球汽车内饰行业格局发现,安通林已是全球10大汽车内饰供应商之一,但要想称霸行业,佛吉亚、李尔、江森自控及麦格纳都是其强劲的竞争对手。2014年美国李尔公司营业收入总计177.3亿美元;法国佛吉亚营业收入208亿美元;江森自控座椅及内饰的营收是220亿美元,其中内饰业务40亿美元。由此可见,这几家劲敌要么不可能出售内饰业务,要么实力很强难以收入囊中。
汽车座椅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专门做汽车内饰的企业规模不会特别大。从工艺上看,汽车内饰规则要求不严格,附加值不高,利润也相对较低。这些产业属性和回报性是综合性跨国公司不太看重的。因此,伟世通、李尔、江森自控、麦格纳等都曾或正在出售内饰业务。
收购麦格纳完成夙愿
收购麦格纳国际内饰业务后,安通林毫无疑问成为汽车内饰行业的龙头企业。2014年麦格纳内饰业务销售额大约为24亿美元,为什么安通林能够收购麦格纳?首先是麦格纳有意出售内饰业务。近几年,麦格纳一直在调整战略,有意转向轻量化、能源动力、电池等主流技术领域。其次,安通林和麦格纳在任何相关市场上所占市场份额之和都不超过15%,符合国际反垄断条例。
今年3月,外媒开始报道安通林有意收购麦格纳内饰的消息。4月16日,安通林和麦格纳国际签订了出售与购买协议。根据协议,安通林拟收购麦格纳全球内饰业务,包括若干子公司和业务部门。交易完成后,麦格纳将不再持有被转让实体的任何权益。
近日,麦格纳宣布,目前完成交易的部分不包括在中国的两家内饰合资公司,由于批准程序的关系,这部分转让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麦格纳内饰在中国的业务包括提供仪表板、门板、遮阳板、照明(顶棚)控制、立柱饰件等。9月6日,麦格纳中国的相关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政府批准手续等因素影响办理进程。但汽车内饰行业资深人士分析,麦格纳中国内饰业务发展势头不错,或有合作伙伴限制影响了中国业务的交易进度。
中国市场仍是重要参考
近年来,坚持“紧跟主要汽车制造商的世界扩张路线,确保贯彻‘及时到达’全球客户”的分销政策,安通林迅速实现在全球市场的拓展,在世界各重要市场投资建立了新工厂。2014年,中国市场为安通林贡献了12%的销售额。可见,中国已是安通林主要的增长市场。从今年一季度财报看,得益于欧洲、北美以及亚洲市场的推动,安通林内饰业务的营收和利润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此外,翻一下安通林2014年大事记,不难发现其重要的投资项目都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去年8月,安通林在上海启动了新项目,主要生产车顶内饰产品的安通林汽车配件制造(上海)有限公司;12月,安通林与中国东风伟世通建立合资子公司。据记者了解,安通林在华已建有十多座工厂。
安通林进入中国很早,通过与中国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组建合资公司的方式,这些年在中国稳步发展,并有意提速。专家分析,最近一段时间,麦格纳有意强化中国业务,麦格纳在中国市场的较好表现,可能也是安通林收购麦格纳的考虑因素之一。安通林收购麦格纳,显然是为其实现“要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内饰供应商”的战略目标走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