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汽车用钢增速减缓盲目扩产将有风险

时间:2010-10-19 来源:现代物流报

  钢厂投资汽车用钢生产的关键在于是否适应汽车厂需求,如高端化、轻量化等,否则即使是汽车用钢总量增长,对个别企业也是有风险的。

  10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了1300万辆,其中,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了36%。中汽协预计,2010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到1700万辆,而这个数字已经接近美国历史上的最高年销量水平。

  而在2009年,在刺激消费政策的影响下,中国共销售汽车1364万辆,同比增长了46.15%。

  与近年来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相对应的是汽车用钢量的快速增长。

  据我的钢铁网统计,生产1辆汽车的原材料中,钢材所占的比例约为72%~88%。这样,平均到1.4吨左右的乘用车里,1辆乘用车的用钢量约在1吨左右。以2009年乘用车销量1033万辆计算,2009年生产乘用车的用钢量约为1033万吨。再加上用钢量从0.8~9吨不等的商用车,其用钢总量为1000多万吨,另外每年汽车的维修用钢量近1000万吨。整个2009年的汽车业用钢需求达到了3227.25万吨,同比增长27.7%,远高于2000~2008年20.2%的平均增速。

  而预计今年汽车销量为1700万辆,据我的钢铁网分析师朱喜安估算,今年的汽车用钢量也将在4000万吨以上。

  汽车用钢市场的持续升温,也令涉足其中的钢铁企业尝到甜头。

  宝钢股份在10月10日公布,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70%~190%,作为中国汽车用钢市场的绝对领导者,宝钢2009年生产冷轧汽车板332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50.1%。

  高速增长下的隐忧

  但在汽车销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也出现了增长乏力的现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汽车市场表现为超20%以上的高速增长,但后期增速放缓,7、8、9月份汽车销量增速分别为14.42%、16.14%和16.89%。与去年全年46.15%的增速相比,处于回落状态。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国内汽车销量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仍然环比回落的话,对于国内汽车企业的投资扩张肯定会有影响。

  与此同时,在政策层面,也出现了对汽车行业过快发展而忧虑的声音。

  9月初,在2010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表示,2009年突如其来的市场形势令许多企业欣喜若狂,按捺不住的汽车企业纷纷制定规模庞大的产能扩充计划,这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风险,并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坚决抑制汽车工业产能过剩。

  虽然一些市场人士对于政策的执行效果持怀疑态度,认为产能的多少最终要由市场、企业来决定。但是汽车工业的发展在消费升级,在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能源供给、道路交通、环境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汽车工业也面临着节能减排、结构调整的现实问题。

  因此在“十二五”规划出台前夕,汽车产业的发展仍面临着不确定的政策因素。

  汽车用钢增速将减缓

  2009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汽车利好政策,对当年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2010年以来,在汽车购置税优惠缩水和刺激政策效用递减的因素影响下,2010年4月份开始出现销量环比下降的情况。

  那么汽车行业接下来的发展走势将如何?

  我的钢铁网徐建国分析,虽然目前政策对车市的带动效应已经明显减弱,购置税减免、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也有可能在今年退出,但是增长惯性与利好政策的持续效应,仍会使今年的汽车消费持续稳定增长。[page]

  而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广发证券钢铁行业研究员冯刚勇表示,汽车消费量的增长肯定会放缓,预计将回落至10%左右。而汽车用钢的需求增长也将与此同步。

  有关“十二五”期间可能会抑制的汽车产能,中信证券钢铁研究员周希增表示,抑制产能不等于抑制产量,无论汽车产能如何变化,关键看汽车产量是否增长。预计我国的汽车用钢需求,在未来几年内还是会增长,一是因为市场需求拉动汽车销量的增长,二是因为汽车国产化的产量规模扩大。

  减速后钢厂的风险

  而汽车用钢作为钢材中的高利润产品,因为这两年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持续增长,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进入其中。

  以汽车板为例,国内汽车板的主要竞争者为宝钢、鞍钢、武钢、首钢、马钢以及一些外资合资轧制厂。从市场占有率看,宝钢占据半壁江山,第二梯队为鞍钢(16%)和武钢(14%)。

  据了解,目前鞍钢、武钢、马钢、河北钢铁等大型钢企正陆续上马汽车板项目。其中,首钢的汽车板业务虽然在众多钢铁巨头中起步较晚,但除了今年8月份公布将参股北汽股份,以带动其汽车用钢生产外,近期还透露其2008年底投产的冷轧厂计划在2011年进入高端冷轧汽车用钢市场。而于今年6月底发改委批复的华菱钢铁与安赛乐-米塔尔合资建设的汽车板和电工钢项目,业内人士预计也将在未来一两年内建成投产。

  但钢铁企业对于未来汽车用钢市场的看好也可能过于乐观。

  朱喜安向记者透露,在今年4、5月份期间,宝钢由于之前有每月产量计划,也曾因为汽车销售量环比下降,面临订单不足的压力。“对于宝钢来说,因为占据汽车冷轧板50%的市场份额,如果汽车行业受到影响,对其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朱喜安分析。

  银河证券钢铁行业研究员孙勇认为,虽然汽车是消费类钢铁,占钢铁产量5%左右,对整个钢铁行业影响不大,但如果钢厂新增汽车钢产能太大的话,那么对个别钢企会有影响。

  周希增也认为,钢厂投资汽车用钢生产的关键在于是否适应汽车厂需求,如高端化、轻量化等,否则即使是汽车用钢总量增长,对个别企业也是有风险的。

  对于不同钢铁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朱喜安分析,像宝钢的冷轧板从数量到技术都是领先的,但像首钢、攀钢等更多的是生产热轧板,由于热轧板技术含量相对低一些,容易研发,这样在行业受到压力时,其竞争力就会差一些。而对一些专业性汽车用钢厂来说,如马钢做车轮钢,攀钢做零部件,这些专项品种也能让其在行业受压时起到一些防御作用。

  此外,从汽车用钢流通来看,由于汽车用钢多是通过固定渠道一对一直供,甚至共同研发,如宝钢和上海汽车,首钢和北汽等,这固然有合作稳定的优势,但是一旦面临区域市场的过剩,钢企要到其他地区去拓展市场,难度也是相当大的。

  而对于汽车用钢的出口来说,虽然目前我国汽车出口用钢量比较小,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目前国外经济运行压力也比较大,需求也不是很好。

  不过,面对可能出现的过剩风险,钢厂也有其避险方式。广发证券钢铁行业研究员冯刚勇表示,像宝钢,如果发现汽车用钢需求不足的话,那么可以把汽车用钢生产线调为家电用钢生产线,这从工艺上来说是可以解决的。

阅读量: 作者:孙劲

分享至:

读后感/咨询反馈
相关阅读
车型推荐
当前位置:专用汽车网 > 技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