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8-02 来源:第一专用车网
一个小小的汽车轮毂藏着多少创新技术?
轮毂行业的领头羊——中信戴卡或许能用数据说明轮毂的创新量之大:中信戴卡2017年专利公开数量1255件,在中国汽车行业中排名第七。值得注意的是,榜单以整车汽车制造商为主,其中第六名是福特全球技术公司,第九名是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如此多的创新量,不仅需要自身的研发投入,也需要众多优质伙伴的支持。近日,记者专访了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徐世文,了解中信戴卡创新背后的秘密。
携手达索顺利保证新品开发
中信戴卡是中国大陆第一家铝车轮制造企业、全球最大的铝车轮及铝制底盘零部件供应商、第一个闯入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的中国企业。在轻合金加工领域深耕三十载,中信戴卡成为行业技术的领跑者。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中信戴卡的坚持创新。
徐世文表示,中信戴卡每年都要进行大量新品开发,过程中必须借助一些模拟软件来进行开发。实现产品一开始的仿真要达到结构最优,工艺也最优,减少开发周期和实验次数。因此中信戴卡在2003年就与达索进行了合作,一直到现在。达索系统的软件在中信戴卡技术研发当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保证每年新产品的开发都能够顺利地、百分之百的完成。
“如果有新的计算的要求和新的客户的标准,我们就需要达索系统的一些新的功能软件,需要一些新的模块。”徐世文表示,比如前些年,我们对疲劳寿命不能预判的很准,通过与达索系统的合作,我们提出需求,达索能很快给出软件方案,从而解决对产品疲劳寿命预判的需求,让产品在后期的开发顺利进行。
紧跟市场需求内外兼修
与原来较为统一的需求不同,现在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出现了多元化的需求,来突出个性化,展现产品的卖点。因此需要轮毂在设计生产时进行创新,也增大了仿真模拟的难度。
徐世文表示,产品的尺寸越来越大以后对制造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面多元化的技术对我们的工艺手段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原先可能就几十种的技术手段,现在我们都已经有三百多种的技术手段了。这么多的技术手段可能还在不断的增加,因为不同的客户要提出不同的新要求,这就是趋势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
出个性化需求之外,轻量化成为众多整车厂共同的需求。特别是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为解决续航里程焦虑就必须对部件进行减重,轮毂就是其中重要一环。
徐世文介绍,经过多年发展,中信戴卡已经形成了特有的轻量化体系,该体系主要从三个方面实现轻量化目标。一是设计,设计通过使用达索系统和其他的软件,通过正向设计、结构的优化、工艺方案的制定,保证产品生产出来的是最优的品质和最优的结构,实现设计的轻量化。二是材料,目前的产品是铝合金的,得益于行业发展的材料技术突飞猛进,我们现在同时也在研究镁合金材料、碳纤维材料等其他的复合材料。三是工艺,有了好的结构设计、好的材料,最终实现就要靠工艺。中信戴卡己经过多年开发出来了全套的成型工艺,可以满足产品的轻量化要求。
面对用户的需求升级,中信戴卡正在通过“内外兼修”来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第一个我们靠自身,通过市场的趋势和客户的要求,我们对内部的开发能力和装备能力,工艺制造能力都提出了要求,提升自己的能力。第二个是借助外部的资源支持,通过国内的领先资源完成目标。两种手段同时进行,最后要建立供应链的生态圈来应对行业的需求。”徐世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