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与外商分羹利益各半

时间:2011-04-27 来源:一大把

  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要解决整车集成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我国目前正在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正在征求意见。据透露,该征求意见稿,鼓励外商投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而汽车整车制造不再列入鼓励项目。随着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的落实,新能源汽车也将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该征求意见稿在鼓励类当中增加了许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项目。征求意见稿增加了汽车、摩托轻量化及环保型材料等的研发与制造;在专用设备制造业当中,增加了汽车动力电池专用生产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增加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发展,应加快发展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载电子装置,积极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鼓励拥有核心技术并具有一定规模经济效益的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进行跨地区兼并重组,形成大型零部件企业集团。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鼓励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联合开发汽车零部件产品,建立开放、公平竞争的多层次多渠道零部件配套体系。

  ,我国的新能源产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下。新能源汽车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核心零部件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还非常年轻,尽管二十年来汽车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比起国外厚重的历史,经验的积累,中国还处于幼稚期。中国的新能源市场潜在巨大,但总体上技术储备不足,而且,没有整合技术的平台,各地成立新能源联盟更多为了拿到补贴,不为联合研发,也不具备联合研发的基础。厂商不愿意邀请零部件企业联手研发,这样的结果是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成本令人望而生畏,陷入了投入高-产量少-成本高的死循环。

  据统计,在汽车电子、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领域,外资控制的市场份额已高达90%,而绝大部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却集中在技术含量少、利润水平低的低端领域,价格几乎成为中国企业唯一的竞争手段。

  中国企盼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道路上实现弯道超车,但实际新能源相关技术又不给力,跟不上。如果鼓励外商打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虽然可以迅速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但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又处于技术滞后状态。新一轮的市场换技术的空壳又会再次上演。我们无法实行用市场换技术,最后结果是,市场丢了,技术也没学来。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长期“重整轻零”的惯性造成了我国零部件羸弱不强的状态,而在新能源形势下零部件如何在快速成长的道路上克服“关键技术卡壳”和“整零不协调”尤为重要。

阅读量: 作者:佚名

分享至:

读后感/咨询反馈
相关阅读
车型推荐
当前位置:专用汽车网 > 技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