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7-2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资本市场曾将李嘉诚投资近3亿港元持股中聚电池(00729.HK;原“中聚雷天”),与巴菲特入股比亚迪(01211.HK)相提并论。李嘉诚的进场引发投资者对中聚电池的追捧,其股价曾经一度飙涨十余倍。
然而,在资本市场风光不久,中聚电池却开始爆发内部危机。本报记者了解到,在被董事会原副主席钟馨稼起诉合同违约之后,中聚电池于2011年7月10日发布公告称,钟馨稼向深圳中院提交的三份关键文件系伪造。
知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供诸多证据来证明钟馨稼提交的起诉材料中的文件存有造假痕迹,并声称中聚电池已经向相关执法机关报案。
2011年7月15日,钟馨稼对本报记者坚称,这三份文件并非伪造,中聚电池对其的造假指责是无路可退之举,但随后改口称自己并非钟馨稼本人。
身陷伪造起诉文书漩涡的钟馨稼,是电池行业饱受争议的狂人,曾任中聚电池董事会副主席、技术总监、执行董事等职,终因与中聚电池董事会之间矛盾重重,分道扬镳。
实际上,据本报记者了解,中聚电池内斗事件已持续半年有余,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短暂的“蜜月期”
本报记者了解到,中聚电池的主要业务是稀土锂电池的生产销售,其产品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
资料显示,中聚电池前身嘉盛控股是一家从事投资业务的上市公司,除从事证券买卖及投资、提供证券投资服务及投资控股等主营业务外,旗下还有汽车零件业务,但因持续亏损,于2008年9月将该项业务出售,转身寻找能源行业的投资机会。
就在2008年9月,股神巴菲特持18亿港元入股比亚迪,比亚迪股价应声大涨,电动汽车概念受到市场追捧。
此时,正游走于全国各地兴建动力电池生产线的钟馨稼进入了嘉盛控股的视野。钟馨稼原名钟剑峰,曾用名钟雷天,自称自学发明了稀土锂电池,后创建“雷天”品牌。
钟馨稼在近几年奔走于全国各地,所到之处均有当地政府高层接待,并成功在广东、吉林、安徽、浙江、河南、河北等地建厂,成立了多家企业。就在钟馨稼项目遍地开花的时节,其与嘉盛控股越走越近。一场“巴菲特模仿秀”即将上演。
为钟馨稼与嘉盛控股牵线搭桥的则是现任中聚电池董事会副主席苗振国。知情人士称,苗振国是在2009年通过朋友介绍认识钟馨稼的,接触后对钟馨稼的技术专利很感兴趣。公开信息显示,苗振国此前曾在若干中国私人公司担任高级管理层及董事职务,过去三年内未在任何香港上市公司担任任何董事职位。
在双方接触的同时,钟馨稼正在河北唐山兴建电动汽车生产项目,其在唐山的合作方为唐山国际饭店有限公司,双方于2009年4月共同成立海天新能源有限公司。唐山锦江国际饭店董事长王兆艳兼任海天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兆艳对本报记者称,钟馨稼虽对外宣称已经融资500亿元,但实际上对该项目未有任何现金投资,后来钟馨稼向该项目提供了约20辆电动公交车,但其中一辆车电池意外起火,加之王兆艳了解到钟馨稼并无生产电动汽车相关认证,最终与钟馨稼结束合同,不欢而散。
上述知情人士介绍,王兆艳曾打算起诉钟馨稼,后经过中间人疏通而私了。虽然钟馨稼以往的合作项目也多有纠纷,但这一事件在业内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09年12月,钟馨稼在香港注册成立中聚雷天能源技术有限公司。2010年1月,嘉盛控股则以总计27.5亿港元的代价,收购了union Grace Holdings Limited的全部权益,而后者持有中聚雷天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钟馨稼与苗振国分别持有union Grace Holdings Limited41%和27.3%的权益。收购完成后,钟馨稼一举成为中聚雷天的第一大股东,占股41%。
随后,李嘉诚投资近3亿港元持股中聚电池,但李嘉诚不仅投资持股中聚电池,也投资了中国木业(00269.HK),而且投资额更高。中国木业的董事会主席正是首长国际(00697.HK)前董事总经理曹忠。首长国际是李嘉诚与央企首都钢铁集团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成立的合资企业,遭受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冲击。2001年,曹忠出任首长国际董事总经理,带领首长国际走出困境,苗振国与曹忠是浙江大学的校友。
尽管市场曾经传闻曹忠将到中聚电池任董事会主席,但目前还只担任了中国木业(00269.HK)董事会主席,中聚电池董事会主席一职至今空缺。
2010年5月,嘉盛控股更名为中聚雷天,钟馨稼任董事会副主席、技术总监。上述人士说,总结这段经历,可以说在上市成功之前,钟馨稼与中聚电池董事会经历了很短时间的蜜月期,但上市成功之后,一切都开始改变。[page]
恩怨始末
按照双方2010年1月18日签订的《生产合同》,钟馨稼需向中聚雷天转移客户资源。接受本报采访的知情人士称,由于中聚雷天本身尚无生产设备资产,故在新厂建成之前,由钟馨稼实际控制的深圳市雷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雷天电动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从事生产,并向中聚雷天供货。
该知情人士介绍,虽然有合约在先,但钟馨稼并不愿意履行这一条款,称客户不愿更换产品供方。中聚雷天董事会后来同意由钟馨稼旗下两企业自行销售,但要求提供销售数字和相关复印件。
然而,2010年10月之后,钟馨稼不再向中聚电池提供销售数字。11月26日,中聚雷天召开董事会会议,要求钟馨稼在《确认函》上签字,以便再次确认其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在签订《确认函》三个月后,钟馨稼向中聚雷天发来《合同催告函》,要求中聚电池履行支付预付款的义务。
知情人士称,这一要求并非此前双方合同中的内容,故中聚雷天董事会聘请律师对相关合约编制独立法律报告。“在这一过程中,中聚雷天发现钟馨稼共有40多项违反合约的行为。”上述知情人士说。
双方信任危机由此爆发。2011年2月,有媒体爆料称,钟馨稼委托投行,企图脱手部分中聚雷天可换股债券,并在2011年2月16日-18日期间三次沽售3100万股股份。中聚雷天因此接受港交所询问,按照香港联交所规定被迫停牌。
这一事件导致中聚雷天下定决心与钟馨稼分道扬镳。2011年3月9日,中聚雷天发布公告罢免钟馨稼董事会副主席一职,终止聘任其为雇员及技术总监职位,并发布了盈利警告。3天后,中聚雷天向香港高等法院起诉钟馨稼及若干由其控制公司,2011年4月14日罢免钟馨稼董事职务。
2011年6月,在中聚雷天更名为中聚电池1个多月之后,钟馨稼以法律武器反击中聚电池,通过其实际控制的两家企业——深圳市雷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雷天电动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中聚电池的全资子公司中聚雷天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违约,索赔1.86亿元人民币,致使中聚电池不得不停牌应对。
文件造假?
2011年7月10日晚,中聚电池发表公告称,2011年7月1日接获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传票,是由钟馨稼的公司向中聚电池提出的民事诉讼,并申索1.86亿元人民币。但是,中聚电池核实发现,钟的公司向深圳中级人民法院提交的三份关键文件,系被欺诈性修改和完全伪造,由于可能涉及伪造文件及意图诈骗等不法行为,已向相关相应执法机关报案。
根据中聚电池称,这三份关键文件分别为,钟馨稼与中聚电池签订的《生产合同》、《确认函》以及《补充合同》。
根据上述文件,中聚电池违反若干条文,包括未支付若干电池产品销售金额及未支付若干设备改良费用,钟馨稼据此请求深圳法院判处中聚电池向其所属公司赔偿1.86亿元人民币,但无申请任何禁制令或强制履行令。
但中聚电池方面怀疑,有人利用“移花接木”的手法伪造了上述文件,因为“本公司根本没有该等可疑文件的任何记录,但该等可疑文件的签字页,却与本公司自身所持有的档案文件的签字页大致相同”,“可疑文件之内容及页码之字体和格式均与签字页有明显分别”。
“以《生产合同》为例,移花接木的方法就是,对真实的《生产合同》的正文内容进行更改,而附上真实的《生产合同》的签署页,并由钟馨稼在伪造的《生产合同》上加上‘稼’字小签及在签署页上加盖钟馨稼深圳公司的公章,而且在伪造《生产合同》上只加盖钟馨稼深圳公司的骑缝章。”前述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称,“而真实的《生产合同》在每页上均有钟馨稼本人的”钟“字小签,签署页未加盖钟之深圳公司公章,整份文件并未加盖骑缝章。”
该知情人士表示,上述伪造方式其实非常拙劣,因为从2010年1月25日开始,香港上市公司中聚电池按照香港联交所有关信息披露的要求已将真实的《生产合同》内容以上市公司公告、股东通函或者中期业绩的方法公开披露,“更为关键的是,香港证券和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联交所都有真实的《生产合同》副本备案”,“但钟及其公司依然选择伪造,这已超出常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