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0-08 来源:新华社
2011年10月记者获悉,近日,在浙江省德清县采访时了解到,该县所有农村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均已配上专用校车。约6000名农村子弟因此受益。当地政府还下发通知,从2011年10月1日起,在全县范围内,学生接送车享有优先便利通行的权利。
根据新规,校车行驶时,所有机动车辆都应保持安全距离、主动避让;路遇狭窄道路、桥梁等,校车应优先通行;乘坐校车的学生需要穿越人行横道时,所有车辆必须停车,让学生先行通过。
据了解,此前德清的校车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靠的是向当地的客运公司借用车辆,早、晚两次免费接送孩子。但由于无法专车专用,即便相关部门经常抽查,超载、混载、不准时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
“校车事关民心,不是盈利项目,必须靠政府投入。”德清县教育局安全工作负责人罗永昌说,2009年,德清县政府与当地客运公司合作,实施校车“专车专营”。政府投资约2000万元,目前已购置了79辆、四种车型的专用校车,只接送学生,不作他用。同时,政府每年还拨出400多万元经费对校车运营进行补贴。
记者在德清县永安学生交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看到,这些专用校车统一刷成了醒目的橙黄色,车身前后左右均有明显的“校车”标识,每个座位都有安全带,并有照管人员座位。所有车上都装有GPS定位系统和上下车自动拍照装置等设备。电脑监控平台能实时显示其时速、时间、里程等情况。
为了保证道路安全,教育、交管等部门还提前联合对校车行驶道路进行勘测,对一些村内桥梁、道路进行了加固。有35年驾龄的校车司机冯宝庆说,平常安全教育,领导们强调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慢”,无论空车还是载有学生,都要求大家时速不超过60码。
如今,德清校车的坐车费用为单程一元钱,贫困学生可免。记者在采访中,听到多位家长和老师誉其为“花小钱,坐放心车”。
在德清县最南端的乡镇三合乡中心学校,六年级学生朱蕾(化名)告诉记者,以前是爸爸妈妈骑摩托车送我,前几年是小中巴接送,但都比不上现在的校车坐起来舒服,车里很宽敞,还有安全带、有空调,每个人都有固定座位,同学们都觉得很幸福。
在下杨村前东山组站点等候孩子放学的村民张正有说,自从孩子坐上了政府统一的校车,他就不为孩子上下学的安全担心了。希望将来村里的道路能修得更好,校车能到家门口来接孩子。
记者手记:“特权校车”更需大众呵护
浙江省德清县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村小学生校车“专车专用”,并制定相关实施办法,从10月1日起赋予校车以优先便利通行的“特权”。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却感到,要形成“礼让校车”风气,除了政府出政策、抓施行,更需要社会大众的文明“呼应”。
德清县地处杭嘉湖平原,县内水网密布,较多桥梁。乡村道路上,农用三轮车、大型工程车、摩托车、小轿车等络绎不绝。从车牌看,其中外地车辆不少。为提醒来往车辆和行人注意,专用校车统一刷成了醒目的橙黄色,车身前后左右均有明显的“校车”标识。
记者2011年9月下旬在随校车采访途中注意到,乡村路面多为6、7米宽,有时更窄。校车在与其他机动车交汇时,曾有牌照开头为“沪C”的城市越野车等车辆主动停下,礼让校车。但同向行使的小轿车加速抢道的行为也时有发生,更令人心惊的是,曾有一辆对开的小面包车在距离校车约十米处突然逆行,幸亏校车司机及时避让。
一些校车司机告诉记者,校车在停靠有清晰标志的站点、让孩子下车期间,还有一些机动车驾驶员不耐烦地摁喇叭,催促校车快走。
一个社会对待孩子的态度,被称为文明的细节。以现代交通网的连通程度,德清的“特权校车”是否能真正享有通行便利,也绝非德清一县之事。这其间除了政府的奖惩并举、舆论营造外,更需要在路上行驶时的每一个个体,秉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心,用礼让行为来成就校车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