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经济危机下的中国专用汽车行业发展对策

时间:2009-12-16 来源:商用汽车

  当国III实施,行业还未从摸索和整体低迷中缓过神来,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从美国蔓延,席卷全球。这场经济危机以资本经济的急剧衰退为开端,逐渐波及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受此影响,我国的专用汽车行业面临重大难关,悲观、沮丧、茫然等负面情绪正弥漫于整个行业。在这种局面下,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2008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吸引了整个汽车行业的广泛关注。与会代表科技部部长万钢同志、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徐建一、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纯济等就目前的经济形势、国家政策以及企业如何自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面对“严冬”,论坛传递出了积极的声音:保持信心!

  中国经济基本面发展态势依然强劲

  美国的次贷危机是这次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导火索,房地产业首先遭到重创,接着是投资银行,再到制造业等行业,进而影响到世界经济局势。不难看出,资本经济才是经济危机下受害最早也是受害最深的群体,从资本经济受挫到实体经济下滑,需要反应时间和反应过程。中国处于以实体经济为主的发展阶段,资本经济虽然在国内发展速度很快,但在国民经济组成中所占比例远不及实体经济。

  据国家统计局首席经济师姚景源介绍,2008年国家在经历了雪灾、地震、经济危机后,国民经济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1~9月份经济增长率仍有9.9%,另外用失业率、通货膨

  胀率、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等几大指标来衡量,中国经济基本面仍是好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保持对专用车市场消费需求的信心,有两大理由:

  一是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显示,1978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为1.7亿,到12008年这个数字增长到5.7亿,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且还有极大的推进空间和快速的推进频率。

  二是国家投巨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拉动内需。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70%的起重机在中国使用,我国每年的水泥消耗量已接近世界总产量的50%。这两组数据能在很大程度上反应我国基础建设的力度,而且不仅保持了长期的延续性和连贯性,投资力度也逐年加大。

  毋庸质疑,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会促使各类专用汽车的需求增长。

  政策缓解压力

  出口、投资和消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在出口环境恶化和境外投资削减的现状下,国家有关部门转向加大对内投资和刺激消费,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将有力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对专用车行业而言不断有利好消息传来。

  4万亿投资扩大内需的方案已经出台,截止目前已有1000亿的资金下拨到位。这笔庞大的资金将陆续投放到各个领域,其中对交通运输、民生设施、其他重大基建工程等领域的投资占有相当的比重。政府投资的决心和力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引导和吸纳众多民间投资。

  银行利率多次下调,目前已降至年利率2.52%,国家不仅传递出鼓励消费的讯号,也正采用多方举措,努力消除阻碍消费的不利因素,降低民众消费风险和增加消费预期。

  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企业贷款融资、生产经营等多个方面会处于比以往更优越的局面。油价即将下调,呼吁多年的燃油税改革也即将实施,可以肯定预计的是,专用车辆的使用成本居高不下的状况会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种种迹象显示,由于受国III实施和经济危机的影响,目前行业所表现的只是一种恐慌性的萧条,专用车市场也是一种恐慌性的萎缩,市场的供求关系局面并不存在太大变数。在种种有利消息的刺激下,有理由相信专用车辆的需求仍会继续增长。[page]

  行业萧条是企业自我调整的大好时机

  严格说来,自今年7月1日国III标准正式实施开始,我国专用车行业增长势头就已经明显放缓,经济危机爆发是进一步加重了这种症状。企业早前一段时间就已经面临恶化的局面,有了很强烈的危机意识,有了充分的预备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专用汽车行业更具备抵抗此次危机的能力。因为这种局面不是个别案例,也不是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时机出现,而是行业内大面积地、整体性地发展不景气,所以对于各企业来说,应该是机会均等,各自都还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思考、判断和调整。

  在这次论坛上,一汽解放、中国重汽等众多企业异口同声地说“要好好利用这次难得的集体性休息的机会,好好练练内功!”很多企业已经着手在企业管理、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工艺改进、完善服务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准备迎接下一个增长高峰。

  记者在这段时间的走访中了解到,湖北航天双龙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在“专、精、高”上做足功夫,由于产品出口和国内市场做得较好,并未受到国III实施和经济危机的太大影响。此外,某家大型企业经过充分的调研和预测,非常看好2009年乃至后期长时间内国内的专用车市场,正计划加大在专用车领域的投资,并且重新优化其在专用车市场的布局。

  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发展格局

  早在国III标准实施之初,本刊就提出“机遇和挑战并存,行业面临资源重组和重新洗牌”的观点,行业后期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论断。现在看来,这一论断仍未过时。企业在对行业的发展保持充分信心的同时,更应该对自身的发展保证谨慎的小心。行业的冬天过去以后,会有成功的企业趁势而起,也必然会有失败者黯然离去。

  无论如何,整个行业这次的集体性低迷,不会是漫长而历久的冬眠,最多只是一个赛季短暂的冬歇期。

  好好过冬,迎接春天。

阅读量: 作者:涂元春

分享至:

读后感/咨询反馈
相关阅读
车型推荐
当前位置:专用汽车网 > 整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