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又一500台无人配送车大单出炉!

时间:2025-07-28 来源:无人低速驾驶产业联盟

 

近日,菜鸟官宣与中盈医药集团达成无人车合作,菜鸟支持中盈医药组建国内最大无人医药运输车队,于近期交付中盈医药首批采购的上百台无人车。据悉,中盈医药已启动500台无人车使用计划,在山东以及全国其他13个省市全面开启从医药仓到门店以及医疗机构的无人车配送模式,开通医药一日三配、一小时紧急配送等多项服务。包括此次交付的上百台无人车在内,据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了解,截至目前,菜鸟无人车已实现超千台出货量。同时,为了更好对接这类非“快递”的城配场景,今年以来,菜鸟无人车持续推出新车型,研发轻地图功能,不断降低无人车使用门槛,旗下无人车已在重载、短距离、中长距离、冷链配送和交警巡防等多种场景投入使用。

城配场景将成下一关键战场

当前,国内无人配送市场的主要落点仍集中在快递“末端段”——网点到驿站的短距离配送。这类场景特点是路径固定、时效要求低、运行速度慢,依赖高精地图基本可以实现落地运营。尽管这个市场体量巨大,但整体空间有限,各家产品也较为同质化。此前,无人配送企业们普遍选择在这一阶段积累数据、打磨产品和优化供应链体系。然而真正具备想象空间的,是下一阶段的城市配送市场(城配)——涵盖便利店、商超、餐饮等场景,对车辆提出了更高载重、更快速度和更灵活路径规划的挑战。这类场景不仅要求车辆具备高可靠性和动态决策能力,更考验企业在感知、规划、调度和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技术深度和差异化能力,将成为无人配送企业实现规模化商业闭环的关键战场。为此,以九识智能、新石器、菜鸟为代表的无人配送企业也在积极布局。九识智能在今年相继发布E6系列矩阵产品,包括E6长续航版、E6MAX、E6MAX长续航版及Z5冷藏车,以实现对不同细分场景需求的精准覆盖,这种布局明显更满足物流行业多元化需求。据九识智能透露,目前其服务客户覆盖了覆盖快递快运、商超零售、社区团购、生鲜、医药、冷链等多行业。菜鸟则在今年5月宣布全面升级其无人车产品线,发布多款面向多场景的新型智能配送车辆,包括冷链运输车、AI快递柜车以及大容量物流车型。目前已推出了专为快递网点设计的平价款菜鸟GT-Lite。截至目前,菜鸟无人车已在全国200多城、500多个区县取得路权,菜鸟无人车也被广泛用于食品药品、烟草、水饮和蔬菜等城配、快递末端配送和交通巡逻等诸多领域。未来或进一步整合阿里系物流资源,构建无人配送生态。而新石器则在今年加大与多个场景方的合作落地。与深圳龙城打造无人环保巡游车实现定点定时的垃圾转运;与东部公交合作,以送餐场景为起点,计划逐步拓展无人物流在干线运输、即时配送、城市配送等领域的多维度应用,打造“公交+物流”的生态体系;在东营市“跑腿”送中药,在深圳南山送荔枝,在福安市农产区“化身”无人揽收车,为果农提供了便捷运输服务。随着企业从“静态、重复”的末端快递向“动态、多变”的城市配送场景升级,技术领先性将成为拉开差距的关键,城配无人车的核心竞争将不再是“能不能跑”,而是“谁跑得更准、更快、更值”。谁能跑的更聪明,谁才能在接下来的无人配送竞速战中与其他企业拉开距离,更快、更早地实现千台、万台、数万台无人车上路“跑”。

中美竞速,无人配送走向两端

与国内无人配送车企在快递、城配等多领域的大规模扩张不同,美国无人配送更倾向于选择零售场景。

就在前几日,Uber官宣,和美国造车新势力Lucid、自动驾驶供应商Nuro联手签订一份长达6年的合作协议,三方将在未来6年内,推动至少2万辆Robotaxi运营车落地。

这里的Nuro正是无人配送始祖级独角兽。

曾先后出过R1和R2两代无人配送产品,这种没有方向盘和乘客位,只保留货舱的新颖设计和商业模式被美国交通运输部以及美国国家公路安全管理局一路亮起政策绿灯,成为美国首个准许部署没有侧视镜和方向盘的无人送货车。

Nuro R2

自2016年起,Nuro的无人配送车已经在美国多个城市开始运营,尤其是在加州和德州。Nuro因此一度吸引到软银、Google、丰田等知名机构和资本支持,还斩获了美国零售巨头克罗格、达美乐披萨、CVS药妆店、711便利店众多合作。一时风头无两的Nuro进入快速扩张阶段,两年时间团队翻倍至1500人,但运营成本的激增,以及整车制造这样的“重资产”太过庞大,导致公司的现金储备极速缩水。

因此在去年9月,Nuro开始逐步转向“轻资产”运营,以自动驾驶技术落地为主。一条商业路线是仍和之前的无人配送模式相似,为送货和客运服务提供整套L4级自动驾驶系统,包括自动驾驶软件和硬件,但Nuro自己不再造车。另一条则侧重技术授权服务,与整车厂及其零部件和服务供应商合作,开发消费类车辆的自动驾驶产品,涵盖从L2级到L4级系统,也就是现在和Uber合作的模式。

回顾Nuro的发展历程,这种结果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中美两国无人配送赛道玩家偏向的场景不同。

中国无人城配的重点在物流,尤其是快递分发网点到快递驿站这一段,而零售终端目前只占一小部分。相比之下,美国的无人城市配送聚焦的是“最后一公里”,尤其是外卖和零售领域。

可以理解为,美国市场的增长源于即时零售的快速发展与高昂的人力成本之间的矛盾。因此,美国的无人配送车辆更注重解决分散的需求和替代人工工作,而非追求速度或大容量。美国的无人配送车承载能力较低,通常在20到45公斤之间,且大多公司仅有1到2款产品,形态上更接近机器人。代表企业有Serve、Coco、Kiwibot、Cartken。

而Nuro作为偏大型无人车配送企业,车辆制作成本偏高,每辆车的制造成本超过50万美元,在“造车-运营-扩张”的重资产模式下,配送服务收入难以覆盖车辆折旧与运营开支。此外,这种“最后一公里”的ToC配送更依赖于大型消费平台。

写在最后

随着无人配送技术的不断演进,国内外市场正迅速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国内无人配送的应用场景已从传统的快递“末端配送”拓展至更具挑战性的城市配送市场。这一转型不仅要求车辆具备更高的载重能力、更快的速度,还需要在路径规划、实时调度和动态决策上展现出更强的技术优势。

技术持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大,无人配送行业将迎来更多创新和机遇。谁能更好地解决技术难题、降低成本并满足市场需求,谁就能在这一新兴赛道中脱颖而出,推动行业进入新的商业闭环阶段。

 

 

阅读量: 作者:茜茜

分享至:

读后感/咨询反馈
最新资讯
车型推荐
当前位置:专用汽车网 > 整车新闻